曾经牛逼的日本制造屡屡出现造假,中国制造的机会来了?

 1

\r\n

中美贸易这场“无硝烟”的战争,随着一波三折的剧情推进,我想大家越来越明白:

\r\n

这场“战争”的兴起,除了表面所看到的中美贸易逆差,特朗普想突破美国制造业的困局,从本质上来说,美国主流社会想要遏制中国制造业,特别是中国的崛起。

\r\n

如果你够细心,只要将特朗普“重振制造业”的承诺以及对“中国制造2025”所针锋相对的政策,尤其是在明天96号大概率落地的2000亿美金的加税项目,我们自然会对贸易战的深层原因有深一步的认识。

\r\n

你会发现,今天,无论是美国,还是中国,或者是其他大国,都把制造业看得非常重。

\r\n

所有大国领袖都明白一个道理:制造企业强,则国强!

\r\n

2 

\r\n

谁在制造业这里领域最有“发言权”?日本!

\r\n

20世纪50年代,日本制造曾经也是低质廉价的代名词,但二战结束后,日本制造业却从战争废墟中快速恢复并崛起。

\r\n

60年代初,一批优秀的日本品牌开始启动海外业务,凭借产品创新力、本土化融合以及成本领先战略,慢慢占领全球市场。

\r\n

而后,“日本制造”长期凭借其优越的产品性能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享誉全球,日本出口也因此维持了近 30 年的持续增长。

\r\n

虽说近年来,日本制造业从造假丑闻到经营败退,破天荒迎来小集体的溃败。

\r\n

但是,从今年6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2018年《日本制造业白皮书》中,也可看出日本正在竭尽全力“修补”制造业的“漏洞”。

\r\n

我想,面对眼下的特殊时期,今天研究与中国仅有一水相隔的日本制造业的兴衰史,必将给我们,特别是给中国制造企业“出海”,带来很好的启示。

\r\n

3

\r\n

回头看日本制造业的一路腾飞,更像是一部技术创新史。这也是它能崛起的第一个重要关键点。

\r\n

二战以后,日本制造业受了灭顶之灾,“山寨”美国制造业的先进技术与创意成了当时唯一的出路。

\r\n

但很快,日本开始转变思维,开始“逆向工程”。也就是对竞争对手的产品的每个部件进行拆解并深入研究,进而获取最核心的设计思路,甚至还对复杂的制造产品的机械装置进行攻关。

\r\n

另外,还大力引进先进技术,借此实现机械自动化以及大规模生产的新模式变革。

\r\n

到了20世纪80年代,随着激烈的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,尤其是日本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,“技术引进”变得越来越难,“偷师”也很难促进日本经济的持久发展,“科技立国”、“科技创新立国”成为日本的新战略,发展重心也开始向知识、技术密集型产业倾斜。

\r\n

就像今天看到的日本品牌,它们大多以创新能力见长,而创新能力构建的竞争壁垒相对于靠成本低、资本多构建的壁垒更加牢固。

\r\n

比如索尼、松下每年仍然把收入总额的6%,大概40多亿美元用于研发,以此巩固其在核心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。

\r\n

所以,是技术创新成就了今天的日本。

\r\n

4

\r\n

第二个关键点,日本品牌之所以能够在欧美、亚洲等市场大获成功,除了创新铸造的产品竞争力以外,全球化和本地化战略的成功实施也是关键。

\r\n

比如,索尼、松下、丰田等品牌从早期就在海外建立工厂和销售公司,到后来在欧美、亚洲等海外市场建立本土化的应用研发中心,本地化战略一直在不断深入。

\r\n

而全球本地化战略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人才外派的高昂成本;另一方面,帮助公司更好地洞悉全球消费者需求。

\r\n

这就得说到第三个关键点,那就是聚焦需求,化繁为简。

\r\n

进入 21 世纪后,在日元升值和中韩企业崛起的双重打击下,日本品牌经历了艰难的转型阵痛期。

\r\n

索尼和松下是转型成功的典型代表,其成功的秘诀在于重新审视消费者需求,化繁为简,把缺乏竞争优势的亏损业务从中剥离,专注符合需求的核心产品,集中人力、物力发展重点产品线。

\r\n

比如松下从传统家电企业转型从事各种电器产品的生产、销售,并形成住宅设备机器、环境方案、汽车电子与机电系统和互联解决方案四大事业集群。

\r\n

而索尼则剥离液晶面板等传统业务,大力发展游戏、数码影像、音乐等具有发展前景的产品线,最终走出困境、实现成功转型。

\r\n

5

\r\n

其实这当中,很值得我们借鉴的两个点,一个是日本政府对创新环境的营造。

\r\n

比如,大力支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,并且大力弘扬本田宗一郎、松下幸之助等一批极具创业精神又醉心于技术革新的企业家精神;

\r\n

再比如,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,审时度势及时进行制度改革,投入基础研究经费以及人才引进与培养等等。

\r\n

另一点,日本人对技术创新孜孜以求的态度以及对工匠精神的推崇。

\r\n

反思今天中国的制造企业,不少还满足于利用“山寨产品”创收零星利润。

\r\n

而早在20多年前,日本制造企业明明可以享受“山寨”带来的红利,但他们却没有满足于此,停滞不前,先是在“山寨”中融入自己的创新元素,再而不断研究、引进先进产品,“死磕”核心技术。

\r\n

6 

\r\n

当然,日本制造业这几年屡屡出现的“事故”,比如三菱油耗造假事件、神户制钢数据造假事件,尼康、奥林巴斯的节节败退。

\r\n

深究其深层的原因,还是“物极必反”,这里说的“物”,则是刚才提到的技术创新和工匠精神。

\r\n

首先,对技术创新的偏执,使得日本制造逐渐与市场脱节。

\r\n

日本制造巨头确实很擅长创新,但出于自身的地位,它们往往只是“延续性创新”,也就是在原有的产品基础上进行改善而已。

\r\n

但在今天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,各种新技术和新业态不断涌现,如果只在旧技术迭代势必与新时代渐行渐远。

\r\n

另外,一直以来日本企业都是重技术而轻市场,以技术决定市场,导致产品和市场严重脱节。

\r\n

我们去回顾索尼的衰亡,正是因为过度依赖于技术,缺乏用户思维;而小米、锤子正是借力营销强势崛起。

\r\n

在前不久发布的白皮书中,日本也明确“互联工业”才是日本制造的未来。

\r\n

其次,对“工匠精神”的过度痴迷,使得日本制造缺乏颠覆性创新。

\r\n

产品之所以贵,除了在于技术,很大原因还在于在产品身上倾注的工匠精神。而随着工匠精神越盛,产品的性价比也会越低。

\r\n

日本很多企业往往会为了让产品提高1%的性能,不惜增加投入30%的成本,久而久之便会使得价格失去了国际竞争力。

\r\n

从表面上看,似乎是中国制造企业所掀起的一连串低价竞争加剧了日企危机。但其实面对海量的国际产品,要突破的第一关就是接受持续的低价竞争。

\r\n

这就要求今天高高在上的大品牌,也要打造出价格更便宜、质量更好的产品来,或者是快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。

\r\n

7

\r\n

回到中国制造,不管对于中国制造企业来说,无论是眼前或是未来遇到何种状况,我们都应当牢记:外因永远不是决定因素,内因才是。

\r\n

今天,遭遇贸易竞争,也是中国出口结构需要升级的时候, 中国出口应该从资源依赖型、 劳动密集型向资本、科技密集型转变。

\r\n

从《2018BrandZ中国出海品牌 50 强报告》可以看出 ,创新已经成为促进中国品牌增长的首要因素,越来越多的中国出海品牌,都懂得把创新融入了自己的DNA里面,低成本研发优势也正在取代人口红利,成为中国品牌出海的核心驱动力。

\r\n

而参考日本制造经验,结合营销,不断推进产品创新、本土化和产业结构升级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!

\r\n

希望各位未来都能成为助力中国制造崛起的一股强大力量!也祝福中国的制造业很快走到世界市场的前列!

\r\n

 

\r\n

 

\r\n

转自微信公众号:单仁行(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6jSAnzmp1IfSVCHEj90mTw

微信 咨询 电话15617677746 TOP